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旅鼠现象的知识,里面也会讲解关于旅鼠现象,如果能刚好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一定要关注本站,现在就开始吧!
旅鼠现象的启示
在极地苔原上生活着一种啮齿类动物。冬天它们成群结队地从寒冷的北方迁徙到温暖的南方,第二年春天再返回北方。它们繁殖得非常快,死亡率却很低。每到两三年,旅鼠的数量多得让苔原无法承载。
此时,它们全身皮肤变红,性情焦躁,四处乱窜。头鼠毫无目标的东奔西跑,其它旅鼠都会成群结队地跟着它。每当跑到悬崖边,收不住脚掉了下去,其它旅鼠也会闭着眼,奋不顾身地纷纷掉下去。在大海中拼命挣扎,最后因精被力尽而葬身大海;旅鼠的尸体在海面上漂荡,惨不忍睹。这种集团式殉难现象,至今人们还没有发现其根源。
这种怪现象,在我们人类活动中也处处存在。个体的思想会受到群体的影响,表现为从众心理。
人们在群体中的自我保护,防止个体错误造成的后果,经常要与群体保持一致。另一种表现,对自已的思想不自信。当大多数人的想法与自已不一致时,容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而随大流。
山西有句谚语:“土地种啥不用想,人家种啥我种啥”。旅鼠这种现象,通俗说来就是随大流。
它有什么好处呢?
一是决策成本低。用今天大数据理论,可以很容易找准客戸。满足大多数人的想法,不就是平台经济的营运逻辑吗?
二是犯错成本低。证券市场的分析师在判断大盘的方向性时,一般意见都趋向一致性,即便个别分折师研究上有不同的看法,也不敢独立表现出来。只要与大多数分折师一致,即便错了,也不会受到惩罚。否则,因独立见解而判断错误,不仅是券商,还有上市公司,投资者,都将对他口诛笔伐。
三是操纵成本低。个别不良明星,网红等要增加自己的曝光率,伪造粉丝和人气,利用各种媒介,编制几篇绯闻,购买一些流量,让自已红起来。国家近来打击这种现象,说明其恶劣程度,已到了事可忍而孰不可忍的极点。
为何每当旅鼠的数量膨胀时都会出现大规模**现象?
1. 旅鼠效应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,它描述了当旅鼠种群数量激增时,它们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,如焦躁不安和停止进食,随后集体进行迁徙,直至抵达悬崖边缘,批量跳崖**。
2. 这一现象常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盲目跟风行为,尤其在股市领域,投资者的集体行动常常被比作旅鼠的迁徙。
3. 1958年,纪录片《白色旷野》获得奥斯卡动物纪录片奖,其中展示了大量旅鼠跳崖的画面。然而,制作组后来澄清,这些画面是在实验室中人为布置的场景,并非真实发生的事件。
4. 尽管纪录片中的画面并非事实,许多人仍误以为旅鼠存在大规模**行为。然而,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。
5. 旅鼠是北极地区常见的动物,以其圆胖的体型和短小的腿而辨识。它们的毛色多变,包括浅灰色、红褐色和橘红色。冬季,它们的毛发变白,与冰雪环境相融合,以躲避天敌。
6. 在北极生态系统中,旅鼠面临多种天敌的威胁,包括猫头鹰、秃鹰、北极狐、北极熊、黄鼠狼和海鸥。尽管天敌众多,旅鼠的数量仍能惊人地增长。
7. 旅鼠是一种迁徙动物,它们移动以寻找更多食物。科学家发现,旅鼠一天能行走10英里,体弱者往往落后并被天敌捕食。
8. 旅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强。假设一只雌性旅鼠在3月份开始繁殖,每年可以生产7次,每次12只小旅鼠,那么一年后,单一雌性旅鼠就能产生84只后代。
9. 如果考虑每胎雌雄各6只的情况,那么可以繁衍出42只雌性旅鼠。随着每一代的继续繁殖,旅鼠数量可以迅速增加,例如,第八代可能达到16万只。
10. 旅鼠不仅繁殖力强,食量也很大。它们一顿可以吃下相当于自身体重两倍的食物,包括草根、苔藓和草茎。每年,一只旅鼠可以消耗45公斤的食物。
11. 尽管旅鼠数量有惊人的增长潜力,但实际上它们的种群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。科学家观察到,当旅鼠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,部分个体将会死亡。
12. 目前,科学家们仍在研究旅鼠为何会在数量激增时死亡的现象,这仍是待解之谜。
OK,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